12月25日,中国工程院在京发布《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综合历年发展指数变化情况,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,但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,我国仍未迈入“制造强国第二阵列”,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。

《报告》显示,2012-2019年各国发展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介绍,相较于2018年,新一届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未发生变化,美国以168.71的指数值处于第一阵列,德国、日本分别以125.65和117.16的指数值位居第二阵列。处于第三阵列之首的中国指数值为110.84,同属第三阵列的韩国、法国、英国指数值分别为73.95、70.07和63.03。

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各国数据

为何中国的指数值更接近德国和日本,但却与韩国、法国和英国同处第三阵列?介绍《报告》时,朱高峰解释了具体缘由。

“制造强国发展指数”下设4个一级分项指标:“规模发展”“质量效益”“结构优化”“持续发展”。其中,除规模发展外,其余三项是衡量制造强国的主要标志,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差距所在,而中国在这三项指标的排名中并不靠前。

2019年,中国的“规模发展”分项数值整体增加最明显,这一指标是中国制造强国进程中的主要支撑力。但在另外三项指标的合计值排名中,中国位列第六,居于全球制造强国第三阵列,与美国、德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。

2012-2019年9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(9国分别为: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中国、韩国、法国、英国、巴西、印度)